TMGM

新股前瞻|“美妆龙头”珀莱雅:业绩增长乏力,是“大单品”成败的两面?

Source:

随着林清轩、美妆龙头自然堂等美妆公司相继启动港股IPO,新股美妆行业的前瞻“重要选手”珀莱雅也正式启动了其港股IPO进程。

近日,珀莱港交所官网显示,雅业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珀莱雅”)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绩增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长乏成败中金公司与瑞银集团担任其联席保荐人。单品的两

珀莱雅自2017年11月15日上市以来,美妆龙头一度成为“国货美妆第一股”。新股若此次港股IPO顺利,前瞻公司将成为美妆行业“A+H”股票的珀莱第一家。

然而,雅业尽管有龙头地位,绩增珀莱雅也面临“业绩放缓”和“市值回落”的长乏成败挑战。据数据显示,从2023年的股价高点135.65元到现在的74元,市值已经缩水超过200亿元。

尽管业绩表现不佳,珀莱雅并未停止前行。

此次赴港上市,计划募集资金用于:一是提升研发能力,尤其是AI在化妆品研发中的应用;二是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的扩展;三是智能制造及运营数字化升级;四是潜在的投资并购与战略合作。

珀莱雅的投资价值到底如何?

成也“大单品”,落也“大单品”?

珀莱雅无疑是美妆行业的领军者。根据招股书,预计2024年其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中排名第五,也是最大的本土企业。从2022年到2024年,珀莱雅的零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位列行业第一,远超过其他外资品牌。

其长期领先地位与其精准的战略部署密切相关。2019年,珀莱雅提出“大单品”和“平台化”战略,重点打造高复购率和用户黏性的明星单品,例如红宝石精华和双抗精华。同时,通过自孵化和投资,构建多品牌矩阵。

2020年,珀莱雅把握住“成分党”和“早C晚A”的护肤趋势,凭借社交媒体和直播营销快速提升业绩,同时成功控股彩妆品牌彩棠,成为新的增长点。

预计到2024年,珀莱雅将成为首个销售收入突破100亿的中国化妆品企业,根据招股书数据,从2022年至2024年其收入由63.85亿元增至107.78亿元,净利润从8.31亿元增至15.85亿元,持续增长。

然而,到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增速放缓,营收增长率为7.2%,净利润增长率为13.8%,均为五年来最低。主品牌“珀莱雅”的增长乏力成为关键因素。

从产品布局来看,珀莱雅涵盖护肤、彩妆和个人护理三大领域,其中“珀莱雅”和“悦芙媞”是护肤的主打品牌,“彩棠”和“Off&Relax”为彩妆和个人护理的明星品牌。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品牌“珀莱雅”收入为39.79亿元,微降0.08%,占总收入的74.3%,增长的停滞对整体业绩产生了影响。尽管拥有“悦芙媞”“彩棠”“Off&Relax”等多个子品牌,但这些对整体业绩的支撑作用显现不足。

国货崛起与激烈竞争,重营销轻研发能否破解难题?

珀莱雅所处的中国美妆市场规模庞大、活力旺盛,但竞争异常激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2024年市场份额预计为11.4%。过去五年,市场整体呈波动增长,其中疫情影响导致2022年市场收缩,而2024年的波动则因经济不确定性和消费者购买决策变得更加谨慎。

预计2024至2029年间,中国化妆品市场将以6.6%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这一增速将是同期全球市场增速的两倍。至2029年,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有望提升至12.9%。

国货品牌的崛起,以及消费者对国货认同感的提升,是行业的重要动力。新一代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偏爱,促使珀莱雅与薇诺娜等品牌正在从国际大牌手中夺回市场份额。

然而,行业内的研发投入不足问题愈发突出。2025年上半年,珀莱雅的销售和分销费用达26.59亿元,占收入的49.59%;而研发支出仅约9500万元,远低于销售和分销开支的近27倍。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现象在众多国货品牌中普遍存在。

虽然这种情况在短期内能够确保品牌曝光和销售增长,但随着线上流量成本增加,持续吸引新客户变得更加困难。珀莱雅的未来增长仍需依赖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与创新。

要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持续生存与发展,打破“重营销轻研发”的常规思路,将研发提升至战略高度,同时通过科学、透明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展开品牌与产品的逻辑联系,将是珀莱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总的来看,珀莱雅在美妆行业中凭借良好的运营能力已建立起较强的竞争优势,其未来投资逻辑在于“中国货崛起”的行业红利与公司自身竞争力的双重驱动。对于投资者而言,仍需关注主品牌的增长疲软、多品牌策略尚未成熟及较高的销售费用对盈利能力的挤压,但其在中长期仍具备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