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 | 从诺力分拆到独立上市,中鼎智能的资本新征程
中鼎智能,新股作为中国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领域的前瞻领先者,正计划在香港联交所独立上市,从诺拆寻求更广阔的力分资本发展机会。该公司是独立的资从A股上市公司诺力股份(603611.SH)分拆而出,其核心业务为生产和仓储场景提供集成的上市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尤其在中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市场,中鼎智能征程预计2024年收入占有率达22.1%,本新位居行业第一。新股
中鼎智能的前瞻上市之路能否顺利,依赖于其“高锂含量”的从诺拆业务结构。这种结构可能是力分其抵御市场波动的优势,同时也蕴含潜在风险。独立的资
锂电驱动:一体化模式下的上市盈利逻辑
中鼎智能的核心业务,即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中鼎智能征程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前六个月,贡献了公司95%以上的收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集成的能力,提供了软件、硬件和定制化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2025年上半年,来自新能源客户的收入占比达95.6%,得益于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使得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在2022-2024年期间保持稳定增长,收入从16.43亿元增至17.98亿元,净利润从7060万元提高至8860万元。
然而,公司业绩波动也与客户项目的延期有关,2025年上半年收入下降23.1%至7.464亿元,而净利润却增长26.5%至6630万元,反映出高毛利项目的影响。
现金流方面,2023年和2025年上半年公司出现净经营现金流出,分别为6160万元和3627.5万元,主要因客户预付款减少和应收款项增加。此外,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也长达458至601天,至2025年6月30日,存货净值达14.219亿元,对流动性形成挑战。
跨越周期:海外扩张与可持续增长挑战
中国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市场目前正处于迅速扩张中,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54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0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0%。新能源领域的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对智能物流系统的需求为中鼎智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客户集中度高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超过70%,2025年上半年升至87.5%。这使得公司收入波动与新能源行业资本开支紧密相关,客户投资放缓可能对公司带来重大影响。
项目执行的长周期和复杂性也是一大挑战,2024年平均工期达694天,而四个主要项目交付后逾九个月未获得客户验收,增加了收入确认和款项回收的风险。此外,公司的中标率也呈现下降,从2022年的41%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1%。
行业竞争激烈,中国智能场内物流市场参与者众多,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不足10%。尽管中鼎智能在新能源锂电池领域有先发优势,但仍需持续的研发投入来保持竞争力,2022-2024年间研发投入均超6500万元,占收入的约4%。
中鼎智能计划将上市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产能提升、战略收购、海外业务扩展及营运资金补充,显示了其扩展的决心,尤其是在匈牙利、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布局。
总体来看,中鼎智能在新能源物流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经验和技术优势构成了其核心投资价值,但客户集中风险、项目周期长、现金流波动等问题同样突出。在全球新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增长,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